南山社工
新现代社工 | 罗丽君:以初心为灯,照亮社工之路阅读次数 [99] 发布时间 :2025-03-21 18:06:51

作为一名扎根社区服务近10年的社工,新现代驻风华社区项目主任罗丽君始终坚信:社工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,更是社区治理的推动者、居民需求的倾听者。从2014年踏入社工行业至今,在担任岗位社工期间,罗丽君学会了“救助、扶弱、助残”;扎根社区时,罗丽君见证了社区从“管理”到“治理”的转变,她也从“活动执行者”转型为“社区发展推动者”。


专业沉淀:从“执行者”到“策划者”的成长之路


在社工行业摸爬滚打的这些年,罗丽君逐渐从只会“执行任务”的新人,成长为能够独立策划项目的负责人。在这个过程中,罗丽君总结出以下经验:


①以需求为导向,精准设计服务


在残疾人康复中心服务时,罗丽君接触过一名自闭症儿童小明(化名)。通过持续跟进与评估,罗丽君敏锐地发现他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。于是,罗丽君联合康复中心的老师开设了“音乐课堂”。在课堂上,小明逐渐找到了自信和乐趣,慢慢融入生活,内心世界也逐渐打开。这一案例让罗丽君深刻明白:社工需要像“侦探”一样,敏锐地捕捉服务对象的深层需求,而不能只是机械地执行流程。


②党建引领,激活社区治理活力


在风华社区,罗丽君推动建立了“社区党委+社工+志愿者+社会组织+社区公益资源”的“五社联动”机制。比如,在思考如何让社区社会组织更自主积极地参与社区服务时,罗丽君组织社工开展居民议事会,邀请党员代表、社会组织队伍队长等共同讨论方案,最终,成功促成了由党员骨干、社会组织队伍、社区公益资源共同参与策划和执行的便民服务。现在,这些便民服务定期开展,为社区居民提供缝纫、义剪、义诊等公益服务,还为有需要的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探访、上门理发等贴心服务。这种“自下而上”的治理模式,让居民从社区事务的“旁观者”变成了“参与者”。



疫情大考中的社工力量: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多方联动”


在2021年至2022年深圳疫情防控阻击战中,罗丽君更是深刻体会到社工在危机时刻的使命与担当。疫情暴发后,罗丽君所在的风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迅速响应,组建了抗疫先锋队。面对核酸检测需求激增、居民生活物资短缺等难题,罗丽君很快意识到,单靠社工团队的力量难以应对,必须充分发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。


①发动党员先锋队,筑牢抗疫堡垒


依托社区党委,社工团队积极联动辖区党员志愿者,成立了“党员先锋队”,并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。在核酸检测现场,党员志愿者们主动承担起协助扫码、维持秩序等工作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”。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,连续多日坚守岗位,他坚定地说:“社区有需要,我们党员不上谁上?”他的这份信念,深深感染了每一位社工和居民。


②链接社会组织与志愿者,织密服务网络


罗丽君和社工团队还积极联系社区老年人协会、老年大学、社会组织队伍等,邀请他们为核酸检测提供秩序指引、安全保障和协助支持。同时,通过“深圳先锋”“志愿深圳”等平台广泛招募志愿者,组建起覆盖整个辖区的志愿服务队。在物资配送环节,志愿者们化身“快递小哥”,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送去生活物资,成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“暖心纽带”。


通过多方联动,社区实现了核酸检测“应检尽检”、物资配送“零差错”。这段经历让罗丽君深刻体会到:社工的价值在于整合资源、搭建桥梁,将个体的力量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洪流。


行业认知:社工是社会治理的“隐形支柱”


社工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,更是社会治理的“黏合剂”。从业十余年,罗丽君深刻体会到,社工的价值在于以专业视角发现需求,通过整合资源创造更多的可能。社工是社会和谐的“隐形守护者”,其价值并非体现在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上,而是体现在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。这句话一直激励着罗丽君,支撑她在社工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

罗丽君表示,未来,将继续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,推动社工服务从“兜底帮扶”向“多元共治”升级,为构建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;以专业为盾、以温情为矛,在服务中践行使命,在成长中传递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