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动态
千名社工服务南山,探索新时代高质量社会工作发展样板阅读次数 [52] 发布时间 :2023-03-02 08:07:09

起步于2007年自聘岗位社工,南山区社会工作的发展欣欣向荣。从2008年南山区首家社工机构成立至今,南山区登记注册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有34家,多家机构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工服务机构、5A级社会组织、深圳市优秀社工机构、深圳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训基地等。


从2007年的95人到如今的1004人,南山区社工队伍蓬勃发展,服务上精益求精。截至2022年底,南山社工及服务项目获得了近百个奖项;南山社工平均年龄约28.7岁,他们不忘初心,砥砺深耕,是一支风华正茂、才优干济的队伍。


目前,南山区社会工作服务覆盖社会福利、社会救助、残障康复、教育辅导、矫治帮教、社区建设、精神卫生、禁毒戒毒、外国人服务等多个领域,全区8个街道社工站、点100%全覆盖,形成了以专业岗位社工和社区项目社工为基础,区、街道、社区三级联动、条块结合的社工服务局面。


全区社会工作以党建为引领,聚合全区专业社工人才,不断完善工作机制,加大人才队伍培养,助推“双百工程”的标准化提升和示范性建设,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。


南山区社会工作发展成果:

(一)完善制度建设,推动行业发展

南山区积极落实《若干措施》工作部署,完善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,梳理区内社工行业人员配置及薪酬情况、组织行业从业人员开展主题座谈,制定《南山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工作指引》,实现制度有机衔接,加快推进我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,建立完善南山区社会工作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,推动南山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
同时,根据“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‘双百工程’”要求,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基本民生保障、基层社会治理、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,按照“统筹规划、合理布局、全面覆盖”的原则,制定发布《南山区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“双百工程”实施推进方案》,指导街道社工站与社区社工点明确工作职责与内容,分阶段有重点的完成场地建设、组织架构、建立台账、全面核查、走访核实、需求分析和精准服务。统筹组建专业督导团队,制定《南山区“双百”督导实施方案》,建立“双百”专题培训、协同督导、 动态监测、服务评估的全流程质量跟踪体系。

(二)开展专业培育,加强人才建设

持续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,强化基础知识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双向发展。连续8年举办社会工作考前培训,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分析考点难点、历年真题,传授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,提供课后答疑、试题解析、模拟训练等配套服务,有效提升了社会工作者基础知识水平。

2022年项目首次采用线上平台直播方式进行授课,惠及南山区内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共5823人次,通过率为57%(全国平均通过率约为30%),学员培训满意度达98%。开展南山区2022年“双百工程”社工专题培训,内容涵盖民生兜底精准化识别与精准化专业服务、“五社联动”路径探索与实践经验分享”等。

培训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的形式,覆盖全区社工站(点)社工,参与总人数约500余人次,培训综合满意度为99.5%,提高了南山区社工站(点)社工兜底民生服务的专业能力服务水平。

(三)健全服务体系,提升服务质效

2022年,南山社工通过个案、小组和社区3种不同模式,开展个案工作2590个、小组工作621个、社区工作5639场,服务总量超过50万人次。南山区以打造“1+8+N”南山“双百工程”社会工作服务模式,树立“一街一特色”的“双百工程”社会工作品牌为工作目标,全面推进全区8个街道社工站、点100%全覆盖建设工作。成立南山区“双百”督导中心,制定五大专业服务工具包,通过“区+街道+社区”三级联动形式,指导社工分阶段有策略的全面推进专业服务开展,向困难群体提供“识别对象—分析需求—制定计划—协调资源—专业介入—跟踪问效”专业服务,做细做实民生兜底服务,共计建档1337户,走访7425人次,开展个案131个,开展小组及社区活动340场次,服务惠及困难群众逾2万人次。建立困难群众与特殊群体长效帮扶机制,打造“益起—智能化公益平台”,增强困难群众与特殊群体服务问题发现和需求响应灵敏度,通过信息捕捉和公益资源整合,使公益信息能够高效流转、精准匹配,助推社会工作服务提质增效。

(四)凝聚专业力量,助力疫情防控

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也正在逐步呈现,通过与基层党建、公共卫生、志愿者服务等多项工作不断融合,有效地促进了基层治理。南山社工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号召,深入一线科学有序开展应急服务工作。区社协统筹组建一支34人的抗疫心理援助先锋队,搭建南山区抗疫心理援助热线,累计服务时长达1300余分钟。社工积极联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,向封控和管控区的居民提供生活物资以及防疫用品,及时解决社区居民的燃眉之急。社工们的身影活跃在全区8个街道101个社区,配合社区党委、医护人员开展接种疫苗组织发动、政策宣传、接种答疑、情绪疏导、特殊人群保障等工作,服务超200万人次。他们以热情的工作态度践行社工助人精神,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和正能量,彰显着南山社工的责任和担当。

2022年南山区社会工作发展亮点:

(一)打造服务品牌,彰显服务成效。春华秋实,不负耕耘。2022年,南山社工深入服务一线开展“共享阳光,为爱护航——增能理论视角下残障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干预”“抑郁女子走出玻璃心困扰——积极心理治疗视角下的精神康复个案”“童心童眼看视窗”儿童议事成长小组等一系列为民实事项目,彰显了社会工作使命和价值,回应了“幼有善育”“老有颐养”“弱有众扶”等民生目标,真正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落在基层、沉到一线,成为落实党的政策方针、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。

南山社工以深耕细作、高效专业的服务精神,运用个案、小组、社区三大服务方法,为有需要的居民群众提供政策落实、心理疏导、资源链接、能力提升、社会融入等专业性服务,在助力民生保障、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推动了社工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
2022年,南山社工喜获多项殊荣,其中,《转“危“为”安”——危机介入模式下的脑中风独居老人帮扶安置个案实践》获得2022全国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奖。《“战糖能手”——团体动力学在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中的尝试》获2022年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“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社会服务案例大赛”一等奖,《搭建信任之桥,凝聚多方合力,点亮流浪妇女的希望之光》荣获2021年度深圳市社会工作优秀案例金奖(十佳案例),《“脑有所学,老有所乐”——失智长者认知游戏训练小组》《呵护少年的你——郁症青少年个案服务》等获2022年深圳市南山区社会工作“十佳优秀案例”。何珊珊获“深圳青年五四奖章”“第六届鹏城慈善奖鹏城慈善推动者”;许佳获2021年度社工之星金星奖(十佳社工);陈鑫获2021-2022年度“南山区优秀共青团干部”称号。张越、聂慧琳、黄增妹等3人获2021-2022年度南山区优秀共青团员称号;林燕娜、刘叶舟等7人获2021年度南山区“优秀精神卫生社工”称号。王会娟、何珊珊、唐雪莲等一批政治素质好、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为党代表、人大代表参政议政。她们围绕社会工作发展重要问题以及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,开展调查研究,反映社情民意,进行协商讨论,通过高质量的提案和行业热点,传递社工声音,积极履行了社会工作者“倡导者”的重要职责。

(二)探索创新模式,优化发展路径

1.建立健全三级联动机制,引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

在区民政局的统筹领导下,建立健全“区级+街道+社区”三级联动机制,形成社工站与多部门的有机联动,并指导社工站发挥总体统筹角色,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模式,跟进重点难点问题,保障各类困难群体的服务需求得到满足。

以蛇口社工站为示范,推进社工站服务水平全面提升。通过开展“大爱里的小梦想”特殊群体圆梦项目,联动社区党委、社区社工、志愿者深入走访,了解服务需求,挖掘、发布、认领“小梦想”,爱心党支部、爱心企业、爱心人士主动认领,积极参与爱心行动。

不断优化“陪你走花路”女性再就业项目,聚焦蛇口全职妇女群体,关注女性心理健康和重回职场的需求,搭建友爱互助的社群。

蛇口社工站发挥与街道各部门深度嵌入的优势,链接民生微实事资源,重点打造服务品牌。

2.多方联动,深化交通安全服务

探索“交警+社工+义工”三方联动模式,以社区为阵地,围绕电动车驾乘人员、快递外卖从业人员、环卫绿化工人、重货重挂驾驶司机四类重点人群推广普及交通安全知识,形成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体系,实现宣传对象精准、宣传内容精准、宣传方式精准,推动重点行业示范引领,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。

项目实施期间,培育了一支以社区社工、社区志愿者为抓手的100余人的交通安全宣传队伍,提升宣传服务能力;产出子项目5个、实体性产品2项(培训课件和微课堂),获媒体报道13篇,累计开展专场活动51场、社区宣传活动245场,宣传覆盖人数达18万人次。

3.探索外国人服务新领域,打造国际化街区品牌服务

南风机构运营的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深化服务内容,与外籍居民建立信任、发现需求、整合资源、推动实现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。

深圳的国际化街区建设为境外中心的工作赋予了新的意义,南山社工持续以专业服务促管理,充分发挥语言、身份、专业三重优势,依托涉外平台建设、多元文化交流、国际环境营造三个模块,打造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服务的外籍人士服务,助力深圳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。

目前,南山社工在招商街道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、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、深圳红山国际服务中心、粤海国际化企业服务交流中心、桃源街道境外人员服务站等多个平台开展服务,协助街道开展国际化街区的建设工作,多个街道被评为国际化示范街区及国际化特色示范街区。

4.深度参与社会治理,激发多元共治活力

多家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党建引领下的服务型治理、赋能型治理和协商型治理,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。形成以孵化、培能、参与、服务为基本模式,以社会工作和项目化管理为手段,有效地回应了专业规划中“社区为本”为核心的思路,创新领域和服务内容,拓宽社区治理服务广度和深度。

成功打造了“南山区社区青年先锋训练营”“优秀社区党委书记培养工作室”“从蜡烛到充电宝职业倦怠介入项目”“古城故事馆·南头城社区参与式文化营造项目”“人生影像馆——社区高龄长者人生回顾服务项目”“家有好邻——邻里互助计划”“‘暖心相伴,从爱出发’社区高龄长者服务项目”等品牌项目,引导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,积极探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南山社会工作服务路径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
南山区社会工作发展思路:

(一)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

持续开展专业培训,强化基础知识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双向发展。推动高校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及高级社工师工作室建设,强化协会行业枢纽作用,发挥行业人才优势,补齐人才队伍建设短板,以人才发展推动专业发展。培育造就一支规模适度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、充满活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。加大社工机构扶持力度

梳理区内相关政策,整合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及服务资源,推动社工机构建立人才培育、使用、评价和激励等机制,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,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,构建规模适中、梯度合理、生态优良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体系。

(二)完善统筹发展机制建设

深入开展行业发展调研,持续推动政策及服务倡导,加强“双百”社工专业服务研究与探索,增强协会与用人单位、社工机构等在人才培育、行业发展、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协同。

(三)加强社会工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

开展社会工作宣传周、评选评优等主题活动,广泛宣传社会工作者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及社工机构先进典型,强化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,形成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。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“发声”,凝聚行业发展“心声”,链接多元主体形成协同治理“和声”。

2023年,南山社工将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以锚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,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,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基本民生保障、基层社会治理、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为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,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凝聚各领域社工,发挥各自岗位职责与专业优势协同发力,实现多元社工专业服务资源整合,提高社工专业服务效能。